专业设置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生科院专业简介

发布人:日期:2021年05月24日 16:02浏览数:

生物科学专业

历史沿革: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源于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经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组建成为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1999年成立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专业2002年获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2007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获国家实验示范中心,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优势特色:


1.拥有高层次教学平台。本专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湖南省爽秋学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国家级平台课程。


2.学科优势显著。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硕士、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


3.师资力量雄厚,育人成果突出。拥有院士、长江学者、芙蓉学者、青年千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高水平教学团队。经董爽秋等名师及几代人努力,培养了以刘筠、夏家辉、印遇龙、刘少军等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近万名。


改革创新:


1.深化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协同育人。充分应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实现生命科学与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的高度交叉融合。在引领基础教育方面,培养了以高建军、徐宏勇、王琼辉、袁章军、汪训贤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


2. 打造金课。建设国家、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打造金课。目前已建成三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三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门省级一流课程等。


3.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及智慧教室,开展了多批次信息化技术培训,全面推进超星、智慧树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全面管理。


4. 构建生物科学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创新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与科研合作、毕业设计与科研融、课外科技活动自主创新多种模式。大学生提前进研究室,鼓励参加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优化生物科学卓越教师课程,强化教育实践。2020年建成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爽秋学堂”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首届招生。


建设成效:


1.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八十余年来,专业培养了刘筠、夏家辉、印遇龙、刘少军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6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生命科学学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等8个高层次学科平台,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4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等8个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2.教学成果丰硕。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湖南省精品在线课程及虚拟项目众多。2018年陈宝生部长考察本专业教学时给出“大学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高度评价。2019年《光明日报》刊登打造生命科学精品课的专题报道,推广创新教育经验。


3.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近200项,含国家级25项,省级70项。累计发表各类型论文70余篇,含SCI一区论文8篇。


4.学生总体发展良好。考研率、就业率均居全校前列,考研率达到55.2%,200余名学生保送至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顶尖高校。


5.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取得了如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四、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的好成绩。


发展愿景:


1. 全面贯彻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中心环节。结合湖南、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和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建设需求,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生命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富有创新意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


2.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创新驱动型的课程体系。整合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医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优势资源,丰富基础训练,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工科融合,协同育人。大幅增加创新创业模块,开设多种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好前沿性课程。


3.以打造金课为抓手,深度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全面实施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及虚拟仿真教学,信息化、小班化、探究式教学模式。


4.探索生物科学特色的战略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可选自由度,提供个性化、自主化、创新化的培养方案,加强国际交流。


IMG_256

  

生物技术专业


历史沿革: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源于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1953年设立生物系,1996年设置生物技术专业,2002年获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实力处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培养了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青年长江学者于峰、覃钦博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近千人。


优势特色:


1.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优势明显。鱼类分子育种、蜘蛛毒素开发、杂交水稻选育等特色专业技术悠久传承,原始创新强、社会效应明显。教师成果转化教学,学生提前进研究室,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协同育人,近3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基地与中心项目50余项,创新成果20余项,读研比例近50%。


2.金课引领,一流课程资源丰富。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精品课、资源共享课、虚拟项目等10门,2019年2月光明日报全面介绍了打造生命科学金课的途径。


3.师资雄厚,育人平台高。具院士、长江学者、芙蓉学者等高水平教学团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生物学示范实验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6个。


 改革创新:


1.立德树人,贯彻新时代人才培养新理念。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生物技术与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融合协同育人,培养目标定位更精准。2018年陈宝生部长考察本专业教学时给出“大学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高度评价。2019年2月《光明日报》专题报道了专业创新教育的理念与途径。


2.产出导向,优化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调研生物技术人才需求,创新能力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立创新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与科研合作、毕业设计与科研融等多种创新模式。大学生提前进研究室,鼓励参加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CRISPR基因敲除、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于本科教学,建设有省级生物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创新训练中心、华大基因企业协同育人基地、湖南省现代生物产业学院。“基于创新驱动的生命科学卓越人才培养的体系与实践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4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5项,设立了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


3.金课引领,建设生物技术标志性课程。着力打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技术工程等课程,加强生物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与研究。投入一流学科经费100万元研发基因工程等虚拟实验项目建设,“线上线下,双通双融-基因工程精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鸟禽文化》、《中国鸟禽文化赏析》、《转基因的科学-基因工程》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可视化显微注射斑马鱼虚拟仿真实验》、《艾滋病分子生物学检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


4.以学生中心,以专业认证理念引领教育教学。强化课程目标管理,采用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清晰。突出创新思维、批判性精神培养,如提问、讨论、质疑、辩论、竞赛、进展等纳入教学与考核环节。实现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100%全覆盖,改进措施明确具体。


5.课堂革命,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推进中国慕课、超星、智慧树、Zoom、腾讯会议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普及智慧教室,开展多批次信息化技术培训。专业理论课程全面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模式教学。


6.经费保障,一流学科促进一流专业建设。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学科经费30%用于本科在线课程、虚拟项目、教材出版、教学研究等。


建设成效:


1.学科专业融合发展。二十余年来,专业培养国家杰青、杰出企业家等一批杰出人才,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重点学科等7个高层次学科平台,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等8个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2.教学成果及平台优势显著。建成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湖南省精品在线课程、虚拟项目、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等众多项目。建设有省级“爽秋学堂”生命科学基础人才培养拔尖基地、生物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创新训练中心、现代生物产业学院、华大基因企业协同育人基地。


3.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近五年,学生获全国挑战杯铜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金奖2项,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申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1项,专业前三届升学攻读研究生约50%。


发展愿景:


1.全方位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振兴国家生物技术战略支柱产业,通过“四新”融合、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生物技术高素质复合型和拔尖创新人才。


2.创新生命科学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创新驱动课程体系。打破单一化、标准化的培养方案,提供个性化、自主化、创新化的培养方案。“爽秋学堂 ”生命科学基础人才培养拔尖基地强力支撑生物技术专业,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德才兼备优秀学生,学生研究启动经费不少于2万元/人。


3.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建设交叉、前沿课程。重点建设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计算生物学、认知神经生物学等交叉课程,生物技术前沿、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课程及多种创新创业课程,推进信息化教育,全面实施五类金课教学。


4.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工科融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与生物产业对接,实行高校、企业协同育人,强化企业生产实习,保障充足实习时间,参与企业实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