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标本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动植物标本馆 > 正文

麋 鹿

发布人:日期:2022年03月28日 17:49浏览数:

麋 鹿Elaphurus davidianus

1 麋 鹿(雄)

麋鹿为偶蹄目 Artiodactyla, 鹿科 Cervidae ,麋鹿属 Elaphurus,中国特有种,大型草食有蹄类,历史记录有5个种,即双叉种(E.bifurcatus) 、蓝田种( E.lantianensis)、台湾种(E. formosanus)、晋南种(E.chinanensis)和达氏种(E.davidianus),现生麋鹿为达氏种,其他4个物种均已灭绝1。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常具眶下腺及足腺,上颌无门牙,臼齿齿面具新月状脊棱(月齿型),雌麋鹿没有角,雄性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麋鹿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4指(趾),中间一对较大。主蹄宽大能分开,多肉,趾间有皮健膜,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带有响亮的磕碰声;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湖南洞庭湖湿地和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食物主要为禾草类、苔草类和树叶等。

繁殖期为5-8月。交配期间,雄兽之间发生对峙或角斗的现象,性情突然变得暴躁,发出阵阵叫声,以角挑地,眶下腺分泌液体,涂抹于树干之上。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雄性在繁殖期有用鹿角挑草格斗的习性。麋鹿在寻找食物时经常集群活动,对植被、农作物具有一定的损坏性。

1866年,麋鹿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在北京南海子“发现”并命名了拉丁种名,其影响震惊西方世界。之后各国公使纷纷采用贿赂、偷盗等手段,先后为自己国家搞些回去猎奇观赏。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至此麋鹿在中国完全绝迹。1904年英国贝福特公爵搜集仅存在世的18头麋鹿繁衍至今。麋鹿在英国乌邦寺里饲养生长良好,达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1985年我国启动了麋鹿重引入项目, 1986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努力下,中国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麋鹿的北京南海子。1987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现已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形成规模较大的麋鹿种群以及全国各地近100处小种群。

20世纪90年代,因长江特大洪水导致36头麋鹿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逃逸,那些逃逸麋鹿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了自然野化种群,20163,原国家林业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洞庭湖区启动麋鹿再野化项目。来自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头麋鹿, 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君山后湖被放归野外。截止到 20209,中国境内分布总计超过8000头麋鹿,境外超过54个动物园或保护区内约有1200多头麋鹿。202011月麋鹿首次在黄河流域建立野生种群,来自北京大兴和江苏大丰两不同种源的27头麋鹿在内蒙古实施野化放归自然。截止2021年,麋鹿种群数量超过100002

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专家建议采取有效清除栖息地四周的障碍物、科学预留供麋鹿使用的穿越通道、增设野化麋鹿逃生通道等措施消除野化麋鹿生存的威胁,加强野化麋鹿巡护管理,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减少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3

  湖南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有麋鹿骨骼标本一件。20103月一渔民误杀了一母鹿,这头母鹿是19987月,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5头麋鹿从湖北石首国家级麋鹿保护区越过长江,进入洞庭湖的麋鹿。因其非常珍贵,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联系邓学建教授,希望我们帮他们做成标本,黎红辉老师带着2个学生,经过了测量、剥皮、剔肉,采用化学方法将生皮制成熟皮,并制作假体,进行披皮,塑型等工序完成麋鹿标本的制作。保护区送来的材料完整并新鲜,我们将其做了两件标本:一件生态的标本,一件骨骼的,不幸的是在处理骨骼时因为骨骼煮沸时间过长,致使麋鹿的下颌骨骼烂掉了,留下了遗憾。目前生态标本保存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骨骼标本放在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馆。

2 存放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麋鹿标本(雌)

参考文献

1.丁玉华.中国麋鹿研究[M.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张付贤,孟庆辉,蒋志刚等.麋鹿沧桑命运与未来保护展望【J】.生态学报,202242(1) :1-10

3.刘彬,安玉亭,薛丹丹等.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四川动物 202140( 2) : 176 -182





上一条:

下一条:白颈长尾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