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标本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动植物标本馆 > 正文

湖师标本馆⑳ | 红腹角雉——山涧“娃娃鸡”

发布人:日期:2022年11月19日 21:15浏览数:

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已有80多年历史,保存着21万件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其中动物标本近6万件。标本馆现展出动植物标本660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植物标本55种,二级保护动物标本105种,其中鸟类标本约50种,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已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了让大众了解动植物标本相关知识,现联合生命科学学院“万物含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湖师标本馆”系列鸟类标本知识,以期为大众服务。





红腹角雉(Tragopa temminckii)属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其别名有娃娃鸡、寿鸡、红鸡。该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N级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湖南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现存有红腹角雉标本两件,雄性,其中一只于1989年采自桂东,由邓学建和叶贻云老师制作而成。



 


图1 湖南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红腹角雉标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体态优雅,步履轻盈

深栗红袍,璀璨夺目

身着锦衣,容华贵

一身珍珠栗红锦缎

一条钴蓝彩巾

它们是天生的色彩搭配师

雄鸟负责貌美如花

雌鸟负责觅食养娃

每年三四月

山涧如婴儿啼哭般的“哇……哇”声

正是他们的领地宣言




   


图2 飞翔的红腹角雉




     

   

主要特征

major features

红腹角雉的体形和大小同家鸡差不多。雄鸟的羽色非常艳丽,在头顶上生长着乌黑发亮的羽冠,羽冠的两侧长着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这就是“角雉”名称的由来。此外,在它的项下还生有一块图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绚丽而富于变幻,两边分别有八个镶着白边的鲜红色斑块,中间在黑色的衬底上散布着许多天蓝色的斑点。它的脸颊裸出,露出天蓝色的皮肤,周缘围着一圈桔黄色的羽毛。头、颈的后部和上胸为橙红色,尾羽为棕黄色,杂有黑色的虫蠹状斑,并具有黑色的横斑和端斑。其余体羽都是深栗红色,上面布满了圆圆的灰色眼状斑,背部的较小,胸、腹部的比较大。

雌鸟的羽色就逊色多了,上体一般为灰褐色,下体淡皮黄色,均布满了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斑点。不过这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使它在孵卵时免遭天敌的袭击。它们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或角褐色,腿、脚粉红色或灰褐色。




图3 红腹角雉雄性(左)雌性(右)



     

   

生活习性

living habits

红腹角雉喜欢单独活动,只是在冬季偶尔结有小群。胆子很小,走过林间小路时,常常先从灌丛边伸头张望,确认没有危险时才迅速通过。性机警,善奔走。鸣声似小孩啼哭的“哇、哇”声,故当地群众叫“娃娃鸡”。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常集成2-5只,甚至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红腹角雉白天多在地面活动,夜间在树上栖息。多数时间都在林下地面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上到树上觅食。白天活动在沟谷、洼地、缓坡、岭脊、林间小道等处;夜晚栖息于树枝上,属树栖型鸟类,栖息的树种多样。

主要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食物种类非常广泛。



图4 单独活动的红腹角雉



     

   

栖息与分布

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红腹角雉喜欢居住在有长流水的沟谷、山涧及较潮湿的悬崖下的原始森林中,在海拔1000-3500m之间均有分布。雉鸟起源古老,在大多数地区为留鸟,只有在少部分地区存在群体季节性长距离迁移。在活动节律方面,红腹角雉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具有明显差异,在春季活动强度最高,秋季、夏季次之,冬季最低

红腹角雉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其中东南亚地区的雉类种数最为丰富。中国更是雉鸟最为丰富的国家,西藏东南部、云南北部、贵州东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国外见于印度阿萨姆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图5 雪地里的红腹角雉





     

   

繁殖情况

breeding situation

每年三月红腹角雉进入繁殖期,雄鸟的肉质角平时藏而不露,每当求偶炫耀时,头部一对绿蓝色肉质角不断充气,膨胀,逐渐从头部伸出和延长,喉下部钴蓝色肉裙亦逐渐扩展和膨大起来。同时微微张开双翅,交替踏着舞步缓缓移动,以博得雌鸟的欢心。求偶结束后,肉角和肉裙也缓慢地收回。

红腹角雉的巢筑在树上。每窝产卵3-5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它的羽色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即使走到巢边也难以发现。


图6 雄性红腹角雉求偶炫耀时的外形变化



     

   

生存情况

survival situation

红腹角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财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我国的分别范围较广,但如今红腹角雉的种群数量却日益减少,红腹角雉已经变成濒危物种,因此对雉类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1.飞行能力较弱,躲避天敌和扩散能力较差,因此面临的威胁日益严重。

2.过度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导致雉鸟栖息地范围的减小和生境类型的单一化。

3.人为的过度捕杀、贩卖都导致雉类种群数量日益减少。

4.雉类本身的一些问题,比如性成熟较晚、繁殖率低、孵化周期较长、对生境变化敏感、迁移能力弱等因素,导致雉类种群数量在人为的影响下无法达到正增长或者保持平衡的水平。


图7 行走的红腹角雉



     

   

保护措施

safeguard procedures

1.保护栖息环境红腹角雉喜欢栖息在森林中,需要对红腹角雉的生活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2.建立自然保护区除现有的几处保护区以外,还应在红腹角雉的重点分布区再建几处自然保护区。

3、加强宣传在红腹角雉的分布地区加强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制止乱捕滥猎。

4.防治常见流行病随着我国对红腹角雉移动保护的加强,红腹角雉种群不断扩大,加大了疾病的传播。

5.加强饲养管理按时打扫笼舍,保持环境卫生。


图8 红腹角雉的羽色

参考文献:

[1]辜娇峰.八大公山红腹角雉资源及生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5.

[2]冯茜,胡强,施小刚,王茂麟,瞿春茂,金森龙.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适宜栖息地与活动节律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21,42(04):12-19.

[3]赵思远.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武陵山脉东段红腹角雉分布初步探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DOI:10.27662/d.cnki.gznlc.2020.000032.

转自湖师大微信公众号平台·



上一条:湖师标本馆⑲ | 血雉——高山隐士

下一条:湖师标本馆㉑ | 勺鸡——密林“精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