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胡院给我这次机会在这里分享。那天收到通知我就跟罗老师说,好紧张啊,感觉比上几个小时的课更难。我是一个J人,也不擅长临场发挥啊。
我就开始回想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发现虽然我一直自认为是年轻老师,但是现在离我的大学生活也已经有十几年了,我刚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微信和智能手机呢。我那个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闺蜜一起去泡图书馆。也没有你们现在这么目标明确,规划清晰,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肯定是要读研的,能保研最好,保不上就考呗,没有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课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其实是读书,进一步地认识自己,完成了一个向内的探索。我觉得这是大学给我们的一个时间和机会,如果说你们前面十八年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个好大学”而努力奋斗,那么进入大学之后,就开启了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舞台,这里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你们自由探索,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大学“university”这个英文单词,与“universe”(宇宙)是同源的,进入大学,我们要有探索宇宙的勇气。我想说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原子都是从时空中经过亿万年的旅行,最终走到了一起,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生命体本身,就是来自宇宙星尘。一个成年人,大约是由7乘以10的27次方个原子组成。在无数种组合形式中,我们,恰好形成了拥有意识的生命体。这样想来,生命真的是不可思议,而研究生命科学就更加迷人。
科学研究就是一个向外的探索。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生物化学,用数学物理模型结合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生物化学分子,蛋白质、多肽和各种化学小分子,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我还发展了一系列的量子化学方法,提到量子化学,大家可能会想到科普书《上帝掷骰子吗?》,刘慈欣写的《球状闪电》也有对量子态的具体想象。我们发展量子化学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解薛定谔方程,至今无人可解,我们发展的方法都只能求近似解,不断地向真实解靠近。薛定谔,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薛定谔的猫”中的“玩猫狂人”薛定谔。他还写过一本书,叫《生命是什么?》,这本书很短,但是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转投生物学,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并且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大家知道熵增原理吗?这本书就主要阐述了“生命以负熵为食”的概念,我们的身体和思想都是有序的,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负熵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向无序化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生命的每一步、每一天中,我们当时拥有的某种形体似乎必须发生变化,它们被征服、被删除或被某种新的形体取代。我们原始意志对此的抵抗是现存形状对改造其形体的斧子的抵抗的精神呼应。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自己既是斧头也是雕塑。”
祝愿大家,在大学四年中,成功雕塑出一个满意的自己,完成你们向内的探索,为你们向外的探索做好准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