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李国林:研精覃思,中西兼修

发布人:日期:2017年09月30日 09:18浏览数:

李国林,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自2003年受聘以来,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扎实工作。已经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1篇作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的顶尖子刊Cell Metabolism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各类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子项目(任副组长)。先后以第二完成人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一次。


(记者 吴天孜 卢映红 杜娟)9月14日,一篇名为Intermittent Fasting Promotes White Adipose Browning and DecreasesObesity by 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间歇性禁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导致白色脂肪棕化和减肥)的文章发表于《细胞》子刊《细胞-代谢》上(Cell Metabolism),该研究实现了断食研究上的一大突破。这篇文章由我校的李国林副教授(第一作者)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完成。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敲开了李国林老师实验室的门。

李老师好友祝贺截图


力学笃行,孜孜不辍

一进门,李国林老师便亲切地招呼我们坐下,询问我们是否口渴,室内温度是否适宜,满腔热忱,让我们顿感一阵温暖,距离感仿佛一下子消失了许多。他放下手中的实验报告,开始回顾自己与断食研究的月月年年。

2012年BBC的《进食、断食与长寿》纪录片和《轻断食》一书问世,此后,断食饮食法成为了减肥手段的新宠。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国林老师作为访问学者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的代谢实验室。代谢领域的资深研究员、研究所负责人Frank J. Gonzalez博士给了李老师完全开放的环境,让李老师可以根据兴趣点做想做的事。李老师经过认真的思考与细致的比较,决定进行断食研究。

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资深研究员Frank J.Gonzalez合影

本怀一腔热血,却屡受打击。从2015年3月正式研究开始,李老师将全部身心都投入了这个伟大而艰辛的事业,但意外的是,将近8个月都几乎没有取得阳性结果,反而经历了无数次阴性结果的打击。在放弃的边缘,他找到Gonzalez博士倾诉,Gonzalez博士安慰他,"Negative is also science."不经历失败,很难接近成功。二者经常相辅相成地出现,不能因挫败而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合作者的鼓励、自身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以及对造福人类健康的坚持,使他重新走上了研究之路。终于,在同年12月份,近10个月的实验终于有了希望的曙光——他得到了一个阳性结果。李老师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立刻将其他的全部项目停下,并申请了延期回国。得益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金支持,他设计了更多的实验,研究、筛查断食减肥的表型和机制。

可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要“拂乱其所为”。他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将几乎所有已经报道过的机制都筛查了一遍,却仍没有找到断食减肥的原因。经过与合作者谢岑的交流讨论,决定再做一个肠道菌群的实验。在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付出后,终于发现了二者的关系,终使这项研究成果展现于众人面前。

经过一系列探索和试验发现,断食减肥靠的正是不断被发现奇妙功用的肠道微生物。回国前夕,李老师与美国合作者完成了肠道菌群的首个实验,并将样本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做测序。此后,经过数月的分析,发现特定肠道微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可以把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细胞,转化成消耗能量用于代谢的米色脂肪细胞。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断食减肥机制,还通过其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一特点,提供了针对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设想,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重要的贡献。

2016年5月李老师回到国内,与合作伙伴谢岑博士合力将未完成的实验做完,并在2016年12月将文章投出。经过长达9个月的专家评审和补充实验,终于在2017年8月发表于《细胞代谢》一刊。

李老师动容地和我们说,为了发表这篇文章,他与Gonzalez博士等合作者的邮件交流近三百封,有时为了一个极小的细节,也要讨论许久。在美国的14个月,他最想感谢的是两个人:一位是开放严谨的Gonzalez博士,在科研环境和经费方面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另一位是文章共同的第一作者谢岑博士,不仅在实验过程中给了他很多有益建议,而且在论文评审阶段补做了几个大实验。

当我们问及此项实验与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关联时,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的思想,晚上尽量在六、七点吃完晚餐,不要吃大荤,之后不要再进食有能量的食物。此外,在饮食中适量多摄入膳食纤维素和维生素。减肥的真谛是“管住嘴、迈开腿”,一定要运动,以达到能量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衰老领域有一个“限食实验”,即吃正常食物的百分之七十,与中医中提倡的“七八分饱”同理,有利于改善衰老,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旰食宵衣,孳孳不息

漫漫科研路,历经艰辛却依然咬紧牙关砥砺前行。这是每一位科学家最令人敬佩的精神和毅力。李老师也不例外,他回忆了在美国做科研项目时的经历:“我每天7点多就进实验室,中午就吃一点从家带来的饭,几乎不休息。因为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到晚上9点多钟才能回家做晚餐,为了不至于太饥饿,我只能将吃中餐时间调至下午2点左右。”这是真正的旰食宵衣啊!然而,面对每天将超过12小时的极大工作强度,李老师却笑着对我们说:“但我不觉得累,同事都说能感受到我的‘拼’劲与激情。”老师对科学的执着与坚持使得他甘之如饴。

专心致志地做实验

感慨于这样的波折与坚持,记者不禁问道: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当时身在异国他乡,实验也不尽人意的他?李老师带着一抹淡然的微笑告诉我们:“我只是觉得发现科学现象很有趣,进而想到我所做的可以改善人类的健康,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阴霾就消失了。”李老师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极其简单的答案:是兴趣与责任感在支撑着他一路走来。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又需要用付出不同于常人的努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度有困惑与焦虑的时候,压力与失败感接踵而至,但如果能同李老师一般,在坚持与探索中明确方向,在一遍遍的否定中建立肯定,更将小我的兴趣与大家的责任结合起来鼓励自己,又怎能不成功呢?

李老师说,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要做的还有太多,肠道菌群是否能延长小白鼠寿命?原来,他还准备为科学进步与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与付出……前方的路途还有多遥远,有多少荆棘与曲折,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老师会在这条路上默默前行,孳孳不息。


师夷长技,文理兼修

看到老师桌上有大量的英文刊物,不禁心中暗暗敬佩,看起来老师的英语能力也十分了得。李老师很谦逊地笑了笑,说这是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专业英语,现在的科学发展逐渐国际化,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沟通、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至少绝不能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妨碍到工作。”李老师说,做科研应当很注重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尽管我国近些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目前来说,最高端的技术大多还是在美国,我们要能正视这个差距。为了提高自己,就应当与他国合作,甚至拜人为师,而不是盲目自大。从谈话中,能感觉得到李老师对于他国的语言、文化都有着很多的了解。

欢迎习近平主席访美的现场

说到了科学家需要学习他国的语言文化,我们便谈起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到人文对于以理科为主的科学家们重要与否的问题时,李老师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重要!对于任何一位科学家来说,人文素养都是很重要的。”李老师认为,尽管人文科学相对来说似乎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是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人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GDP的成长往往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思考和目光,甚至一度曾有“唯GDP论”的说法,但像李老师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却大力提倡人文主义,他认为人们的内心是需要人文来充实的。面对今天不少文学逐渐成为一种经济手段、一种快餐文化的现象,李老师深感人心浮躁,也深感心痛,他反问道:试想如果一位从事创作的人骨子里是拜金的,那么他创造出来的知识怎么超越世俗,怎么引领未来?同时,李老师也叹道:孔子在那样一个信息闭塞,文化底蕴尚不深厚的时代依然能成为大师,为什么如今的我们就少出大师呢?看得出来,李老师对于文与理的态度绝不是厚此薄彼的,相反,他是一位极其注重内外兼修的老师。的确,如果说科学影响人的身体,那么人文便塑造着人的精神,它可以影响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对人们发展的指向性作用是非常之大的。美国提出要在21世纪在伦理上领先全球,即伦理进步,人文进步。李老师表示,他希望现在的社会能提供给人文学科一个相对“静”的环境,如果中国能多出一些人文大师,那么外有科技,内有人文,中国人的身心就会更加健康,祖国才能真正强盛。李老师这种关怀天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已然表现出来。


教书育人,亦师亦友

为同学们讲授一堂生动的课程

除了科学研究,李老师现在也在担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他说,前段时间,美国教授因某中国留学生涉学术投机而将其开除的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特意将美国教授写给留学生的信发给本科生来读,并要求每个人都精读一遍。他提出,不读书而却抄袭他人观点的行为是令人发指的,这种小聪明是拾人牙慧般的投机取巧。作为学生,更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原著,应当尝试去理解原著所传递的思想,然后结合自身认识进行感悟,而不是直接照搬、挪用他人观点。我们的学生大学以前基本上是以接受知识为主,但对于本科生,学习中不应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更应具备怀疑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对于研究生,他提到,要主动获取和感悟第一手知识、尽量让自己的知识在某一领域构建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对于自己的学生,李国林老师鼓励他们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和探索,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即使在同一个试验上失败两次,也可以包容,“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叩开成功之门的最好工具。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蜿蜒曲折,李国林老师动心忍性、求真务实,将会在科学探究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一条:人如赤子 心似幽兰——访印遇龙院士

下一条:陈作红:春风化雨,慧眼识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