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科普动态 > 正文

围着牛粪、弓背蚁、瓢虫打转,初中生在大自然上别样公开课

发布人:日期:2022年11月07日 13:24浏览数:

初中学生在大自然上公开课,被各类昆虫等深深吸引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华传辉 供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华传辉)“从未见过这种形式的公开课,真让我大开眼界。”4日,一直坚持“唯有教学创新,才不辜负教学生命”的长沙市一中老师陈新奇感慨地说。从事生物教学30多年的陈新奇,曾两次指导学生夺得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是什么样的课让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当日,在湖南师大—奇奇果园校企合作自然科普双创基地,一群来自白箬铺镇友仁中学的初二学生,围着一堆牛粪上课,讲课老师是一名女生。“这个是丝光绿蝇,可以分解粪便残存的营养物质,然后产下宝宝,也就是蛆……”她认真讲解,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探究。

不远处另外一群同学看着高粱叶片上的弓背蚁入迷,有的还抓了一只弓背蚁在手上爬行,讲课的也是一名女生。在这株高粱上,可以同时观察蚜虫与瓢虫,同学们的任务是依据讲解者的指引,绘制出弓背蚁、高粱、蚜虫、瓢虫的四者关系图。

直到走进奇稷布谷的橘树林,才看到真正的授课老师——李星,他正询问“为什么橘树林里会错落长着两三株高粱,不像是人为种植,到底是谁在这里种植了高粱?”同学们“丛林寻宝”,直到发现鸟粪上残留的高粱种子,才验证了大胆推测——“播种人”可能是鸟。

“鸟类直肠的长度与高粱种皮的厚度存在相互适应关系,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鲜为人知却又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李星补充说。

李星是湖南师范大学友仁中学实习队队长,也是本次校地联合自然科普公开课的主讲老师。这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生科院与友仁中学携手,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间的束缚,将生物教学与自然科普有效结合。以上环节只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四个环节中的一个——户外翻转课堂,学生通过三个场景的轮换,根据讲解人的提示完成学案任务,有一种剧本杀的味道。后续环节是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分组探究,让学生在自然中发现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成果,最后回到户内教室,揭晓答案,深化主题。

别样的公开课,让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强烈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激”“探”“创”三融合,课堂持续了90分钟,让听课老师和参与学生直呼过瘾。241班范梓烨同学说,“原来课本上的知识是这么真实,好多原来不理解的知识,在自然界一看就会了。”

“最好的教育形式就是学生没有觉得自己被教育,却什么都懂了。”初中特级教师陈菊英通过线上观摩后说,只要把握了生物学科底层,在自然界把知识“玩”出来的,归来的孩子都是学霸。


教学研讨会,来自高校、中学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老师一起坐而论道


“自然科普契合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但是科普不能老是以公益之名让政府买单,科普产业化提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自然科普与学科教学对接起来,科普就有了造血的生命力。”湖南省遗传学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雄伟介绍:“我们要打造一种自然科普与生物教材相融通的课程可推广模式,这需要大家一起探讨多维破局。”

在教学研讨会环节,来自友仁中学、乡村创客中心、金海中学、郡维中学、白箬中学的校长、老师和相关负责人坐而论道,共同思考自然科普教育与课程融合的研发路径和方法,以及产业化模式。

“教育要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可以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逻辑起点出发,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自然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白箬铺镇镇长胡宇波现场参与后收获满满。他表示,白箬铺镇要打造儿童友好示范镇和乡村振兴示范镇,探索以儿童友好型自然教育产业回答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支持自然科普教育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希望白箬铺的每一个孩子每年至少上一次自然教育课,真正了解乡土,热爱家乡,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转载自掌上长沙微信公众号平台

https://www.icswb.com/h/100104/20221105/788441_m.html


上一条:科普小课堂·海洋生物⑦ | 海底森林

下一条:校地联合户内外融合公开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