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与科学学院植物学系李东屏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tMCM10 facilitates SDSA-mediated intermolecula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via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 DNA damag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合成依赖的链退火修复途径中调控DNA链退火过程的关键蛋白AtMCM1,并阐明了同源重组修复相关蛋白发生液-液相分离的分子机制。
基因组的完整性是细胞发挥功能和维持生存的核心基础,而极端的自然环境会对DNA造成严重的损伤,如DNA双链断裂。该研究揭示了AtMCM10在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的功能,损伤位点的单链DNA可促使AtMCM10在损伤位点附近聚集并发生液-液相分离,之后AtMCM10通过其DNA链退火活性迅速将受损的一条DNA链与完好的同源DNA链退火成双链,以保证合成依赖的链退火修复途径能精确迅速的完成。该研究首次鉴定并报道了合成依赖的链退火修复途径中的关键DNA链退火蛋白,为基于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相关技术研发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解析了单链DNA与内在无序区共同驱动 AtMCM10 在损伤位点发生液–液相分离的分子机制,拓展了对同源重组修复途径中损伤修复调控模式的理论认识。此外,该研究探究了高盐胁迫诱导的DNA 损伤修复的关键过程,为改良作物耐盐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校博士后赵新杰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张天任、已毕业博士金丹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校李东屏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巩志忠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玉胜研究员、赵新杰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670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