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是高校领域党员队伍分类教育管理的重要群体和类别之一,更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生力军。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总要求及《湖南师范大学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我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组织作用,努力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党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于发布日期起开始试行。
一、基本原则
学生党员从广义上来理解,既包括本科生党员,也包括硕士研究生党员和博士研究生党员。从狭义上来理解,仅指大学本科期间入党的学生党员,本管理方法中所指的学生党员适用于狭义上的学生对象。我院开展学生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应以坚持标准、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确保质量为原则,依托学生党支部“五化”建设,以支部为管理主体,以落实学生党员管理基本制度为具体抓手,把党员标准的普遍性要求与学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情况结合起来,以加强引导和创新管理为主要导向,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务实管用,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要求,努力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榜样意识,既保障党员权利,又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基本思路
1.内容安排有所区分,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我院发展学生党员的具体条件,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类型,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效果。避免采用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的学生入党教育管理方式。
2.制定目标实事求是,做到合理可行。在我院学生党员中,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成绩好的学生与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管理目标要求。避免用一个标准、一种制度要求学生。
3.教育对象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对学生党员骨干,重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学生群体;对毕业班党员,重在发挥其威信高、号召力强的优势,带动非毕业班党员,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对成绩好的党员,重在引导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带头人。对学业繁重或常驻实验室的党员,重在引导其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有效平衡学习任务和支部学习及活动。
三、组织实施
我院学生党员主要由以下四大类构成:一是毕业班党员;二是学生成绩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三是学习成绩一般但管理能力很强的党员干部;四是学习成绩好学业繁重的非干部党员。针对四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施策,实现精准管理。
1.强化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干部是学风建设的骨干力量。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重点在培养他们的党性观念,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学理论、明责任、强素质,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鼓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健全完善《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师生公认、政绩突出的优秀学生选拔到各级学生干部岗位,把政治素质好、全局意识强、政策水平高的干部配备到学生党务工作的岗位上。
(3)注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党员发展程序,落实党员发展公示制,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逐步改善学生党员队伍的年级结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为推动学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发挥毕业班党员的作用,为学生工作增光添彩。毕业班党员作为特殊群体,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党员人数最多,整体素质较高,在校时间不稳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心话题较集中。我院毕业生党员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已经保研的党员,二是准备考研的党员,三是直接就业创业的党员。对这三类毕业生党员的管理,重点在引导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发挥已保研党员的学术带头作用。这部分党员主要集中在基地班,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突出,且大四学习压力较轻,时间较为宽裕,应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安排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牵头为低年级学生举办学术沙龙、学习帮扶等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上科研上的先锋带头模范作用。
(2)发挥就业创业党员的活动带头作用。这部分党员基本都担任过学生骨干,有一技之长,业务能力强,应引导他们协助党支部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健身、科普等活动,让他们在继续得到党组织关心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校园生活中发挥余热,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位不褪色”,并且结合他们的职业规划,举办就业指导、创业技能等方面培训,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能,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3)解决待考研党员的实际困难。这部分党员因为考研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在理论学习和支部活动中参与度较低,应充分给予理解和包容,针对他们的时间问题,可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法进行。此外,还应着重关心这部分党员的心理状况,在学习生活中予以更多关怀和引导,确保他们不出任何心理问题。
3.加强党员流动管理,填补学生党建工作空白。目前,我院学生党员的流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寒暑假时离开学校的党员;二是在外实习的党员。这部分党员有三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二是流入和流出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接转手续;三是党员流动期间对所在地方党支部的归属感参差不齐。针对这些党员,要立足于实践和探索,用新思路去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1)健全党员流动管理制度。按照党员流动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原则,对组织关系的接转、预备党员的教育考核、参加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具体规定,确保党员流动教育管理 “不断线”、“不脱节”。
(2)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要教育流动党员并给他们开出相应的介绍信,要有针对性地与所在地的党组织联系, 把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传达到流动党员中间,并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在所在地党组织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要求流动党员向所在地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要流动党员协助所在地党组织热情帮助所在地困难群众和党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流动党员对所在地党组织的归属感。
(3)对在外实习的党员,学生党支部要与他们所在的个体或者企业取得联系,要求个体或者企业把就业党员的情况告知学校,并委托他们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以增强流动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从整体上推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4.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成绩一般但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党员的实际困难。对管理能力强但学习上有困难的党员,党支部要派在职党员做联络员,通过定期询问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状况,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和支部的工作要求,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要定期为他们联系任课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便迎头赶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这部分党员把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作为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教育引导班上同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做到班级和谐、同学和睦、尊老爱幼,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工作保障
1.实行班子成员联络制。确保每个学生党支部都有一名院党委班子成员负责联络。联系领导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党支部开展分类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定期和学生党员谈心谈话,定期为学生党员上党课及参与学生党员党日活动,定期了解学生党员上课、实验及实习具体情况。
2.建立在职党员联络制。确保每个学生党支部都有1-2名在职党员负责联络。加强联络员的党务工作业务培训,使之成为服务学生党员的中坚力量。
3.由辅导员任支部书记。确保每个学生党支部都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加了解学生党员所想所为。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以确保学生支部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期有效推进,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堡垒作用。
4.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选任觉悟高、有威信、肯奉献、业务强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委员,积极调动支部班子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支部委员和党员骨干在学生党员群体和学生党支部中的榜样带头作用。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院实施对学生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是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学院党委和各学生支部要充分认识分类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定期研究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分析学生党员队伍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
2.加强领导,推动落实。各学生党支部要切实履行抓党员管理的基本职责,细致做好学生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工作中要突出管理的精准性与服务的有效性,科学把握好度,既符合组织要求,又立足个人意愿,改变过去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认真研究学生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引领,注重管理。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在分类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以提高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确保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