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标本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动植物标本馆 > 正文

梅花鹿

发布人:日期:2022年04月26日 17:27浏览数:

梅花鹿Cervus nippon

图1  梅花鹿

梅花鹿属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鹿属(Cervus),因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故称“梅花鹿”。在中国目前现存4个亚种,东北亚种(C.n.mantchuricus)、华南亚种(C.n.pseudaxis)、四川亚种(C.n.sichuanicus)和台湾亚种(C.n.taiouanu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梅花鹿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

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40170cm,肩高85100cm,尾长 12~13cm,体重100150kg。头圆面长,鼻端裸露, 眼大而圆, 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雌鹿无角,雄鹿有角,在未骨化前的幼角被称为鹿茸,完全骨化后形成鹿角,成年鹿角一般4杈,角长 30~66 cm。背面黑色,腹面白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臀斑白色,毛色随季节有所变化,颈部有鬣毛。

梅花鹿生活于针阔混交林的山地、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喜欢栖息在向阳的山坡,并且茅草丛较为深密、与体色相似的地方,便于发现敌害;夜间则栖息在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仍以向阳的山坡为主,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具有群居性,不同的季节集群性不同,一般在冬季集群性更大,其中头鹿会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在逃避伤害时,鹿群会按头鹿躲避的方向和路线奔跑。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8~25℃,高温环境下则喜欢躲在鹿房内或者树荫下,即使在-5~-10℃的温度下仍可能自由活动,采食能力和采食量也不受影响。行动敏捷、善于奔跑、警觉性高、天性胆小,视觉稍弱,但是嗅觉、听觉、视觉均特别发达,感觉灵敏,当遇到突然的声响,或者是发生意外情况时,常出现“炸群”现象。

公鹿在每年2~7月长鹿茸的时期则会变得温顺。公梅花鹿争强好动,性成熟早,通过“角斗”的方式争夺交配权。母鹿可以多次发情,发情周期一般为5天,妊娠期为230天左右,每胎一般产一仔,仔鹿的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4个月即可长到10kg,1岁半达到性成熟,寿命一般在20年[2]

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亚洲东北部国家。由于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天敌危害、种群隔离和种间竞争等原因, 导致野生梅花鹿种群大部分已经灭绝。野生梅花鹿在中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总数量不到1000只。华北亚种和山西亚种已经灭绝,华南亚种在安徽、浙江与江西的边界有大约400只,在广西有不到100只。四川亚种在四川北部和甘肃南部有大约500只。东北亚种可能已灭绝,不过后来将驯养的种群野化并释放,现有大约200只。台湾亚种原本已经灭绝,1969年以后,野生梅花鹿逐渐在台湾各地绝迹,后经人工复育成功,现在岛内有近千只梅花鹿存活【3】

我国是世界上梅花鹿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是目前世界三大养鹿国(新西兰、中国、俄罗斯)之一, 新西兰是世界上养鹿数量最多的国家。据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最新统计,中国梅花鹿的存栏量大约100万只,一只梅花鹿一年可产600~700g 鹿茸,根据鹿茸等级鹿茸价格为50~200元/g,一只梅花鹿鹿茸一年可获利3000~14000元。据2017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 2015年和2016年我国鹿茸总产量分别为 79 T 和 77 T, 新西兰是最大的鹿茸出口国, 韩国是最大的鹿茸进口国和消费国。梅花鹿鹿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疗保健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鹿肉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 具有补血益气之功效,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是宴席上的高档名肴, 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鹿肉”的美称。

为了保护梅花鹿种群,梅花鹿保护区野放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1、加强宣传,加大工作力度;2、依法行政,做好补偿工作;3、封山保护,扩大种群数量;4、适时投食,确保食物供给;5、摸清家底,做好普查工作【3】

湖南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有梅花鹿标本一件,采自长沙动物园,时间不详,该标本由湖南师院技术员王义铣做成。

图2 湖南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馆梅花鹿标本

参考文献

1.杨海涛, 谢冰, 韩思雨等.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 54(4): 498–505.

2.徐宝刚.梅花鹿的养殖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 2022,873):33-35.

3.王春玲.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梅花鹿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7,18:49-50


上一条:生科院动植物标本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下一条:大灵猫与小灵猫

【关闭】